诚勤·日新 | “同课”展风采,“异构”促成长

为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开创教学教研新局面,3月26日至27日,堰桥高中历史组进行了青年教师校内优质课评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人教版第六单元第十二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课题展开。活动分为抽签、借班上课、评课议课三个环节。五位青年教师作为参赛选手,钻研课本、发掘新素材,用精彩的课堂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宋学峰老师的课堂从“一块银元,一粒糖,一杯茶”说起,以充满故事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列强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以及不同时期的侵略特点。同时,借助于殖民掠夺对殖民国家、殖民地、世界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多方面看待问题的历史思维。

张怡静老师以“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做了什么”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在关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伟大意义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这是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历程。整堂课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从多元视角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高寒老师以“糖”为本课重建了一条线索,教学立意是落实学生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重构历史知识的能力,即跳出原有叙事,在新的情境下合理、科学地解读历史。

郭梓炀老师紧扣课程标准,以殖民者在亚、非、拉三大州的殖民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阶段殖民者殖民手段的变化、总结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评价资本主义文明扩张的双重影响。整节课思路清晰、层层递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蒋琪老师在本课设计中以“大英博物馆”馆藏为导入,帮助学生迅速确立本课的学习主题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教学过程中,蒋老师利用丰富的史料和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梳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自主探讨殖民扩张给西方殖民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市场带来的影响,有效促进了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次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在磨课、交流、展示、评课的过程中,组内成员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提出许多有利于历史教学、教研的建设性意见,青年教师加深了对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学技巧的理解,助推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







[打印文章]